疫情之下,個人防護不能放松。今天的防疫課堂讓我們關注正確戴口罩。
一、非密閉非人員密集環境,普通人可選用“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”
根據《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》,普通公眾可以選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、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級別口罩。戴口罩期間如果出現憋悶、氣短等不適,應立即前往空曠通風處摘除口罩,呼吸新鮮空氣,每個口罩累計佩戴時間不超過8小時。
如果出汗多,口罩潮濕,要及時更換,所以建議在出行時帶好備用口罩??紤]天氣原因,容易出現呼吸不暢,普通公眾可以選擇質地相對輕薄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,當然是要在風險程度不是很高的環境,例如非密閉環境、非人員密集環境中使用。要注意的是,普通的紗布口罩或者防曬口罩是起不到防護作用的。
市民要佩戴正規渠道購買的符合標準的口罩,如果需要長時間佩戴口罩,佩戴前在鼻梁、顴骨、耳根等部位涂抹潤膚霜,減少口罩和皮膚之間的摩擦,緩解面部勒痕。
日常注意面部清潔,少吃辛辣刺激食物,避免面部出現悶痘、過敏、泛紅等問題,如果出現,可涂擦相應藥膏,嚴重時建議就醫。戴口罩對阻隔紫外線有一定作用,但口罩沒遮住的地方還是要涂抹防曬,避免出現“口罩臉”。
二、核酸檢測時,“把口罩往上推只露出嘴巴”這種做法不可取
專家建議,如果必須摘掉口罩,比如核酸檢測時,摘口罩時應該抓住耳帶解下口罩,手避免接觸口罩外面。妥善保存摘下的口罩,避免污染口罩內面,檢測結束后及時佩戴,如有觸碰或污染口罩內面,請及時更換新的口罩。
正確佩戴口罩還要注意:不要為了說話、飲食方便,將口罩拉至下頜、脖頸等位置,也不要將口罩掛在手臂上,使口罩內層受到污染。(2022-04-28《常廣新聞●晚高峰》播出)(如需轉載請獲得授權,并注明來自《常廣新聞》)
作者:黃益琨
評論